大清王朝(1644年—1912年)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政權,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制國家。明萬曆四十四年(1616年),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國稱汗,國號大金,史稱「後金」。1636年(明崇禎九年,清崇德元年),清太宗皇太極稱帝,改國號為大清。
1644年(明崇禎十七年、清順治元年),李自成的大順軍攻佔北京,明朝滅亡;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,清攝政王多爾袞指揮清軍入關,打敗大順農民軍;同年清順治帝遷都北京,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的統治者。入關後20年時間裡,清朝先後滅亡大順、大西和南明等政權,基本統一全國。清朝前期,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,基本上奠定了我國版圖,同時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。
1840年鴉片戰爭後進入近代,清廷與侵略者分別締結了大量不平等條約,割地賠款,開放通商口岸,中國的主權受到嚴重損害,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,人民負擔更為沉重,處於水深火熱之中。1911年,辛亥革命爆發,清朝統治瓦解,從此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。1912年2月12日,清帝被迫退位。清朝從後金建立開始算起,共有十二帝。
滅亡原因:
1、政治的黑暗腐朽,以及統治者本身腐化(慈喜)、無能(皇帝);
2、閉關鎖國政策下,導致思想、制度、科技落後;
3、清政府弱軟無能,面對列強的入侵,只知一味的委曲求全、割地賠款;
4、軍隊的失控(陸軍新軍在國內的變亂中倒戈相向),及其職能的倒轉(軍隊的職能只能對外而不是對內);
5、財政赤字下,「永不加賦」的朝訓被一破再破,各項加征攤派有增無減;
6、清末鐵路的「國進民退」,進一步激起了民怨。
最簡短的中國歷史興亡之~大清王朝
大清王朝(1644年—1912年)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政權,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制國家。明萬曆四十四年(1616年),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國稱汗,國號大金,史稱「後金」。1636年(明崇禎九年,清崇德元年),清太宗皇太極稱帝,改國號為大清。
1644年(明崇禎十七年、清順治元年),李自成的大順軍攻佔北京,明朝滅亡;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,清攝政王多爾袞指揮清軍入關,打敗大順農民軍;同年清順治帝遷都北京,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的統治者。入關後20年時間裡,清朝先後滅亡大順、大西和南明等政權,基本統一全國。清朝前期,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,基本上奠定了我國版圖,同時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。
1840年鴉片戰爭後進入近代,清廷與侵略者分別締結了大量不平等條約,割地賠款,開放通商口岸,中國的主權受到嚴重損害,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,人民負擔更為沉重,處於水深火熱之中。1911年,辛亥革命爆發,清朝統治瓦解,從此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。1912年2月12日,清帝被迫退位。清朝從後金建立開始算起,共有十二帝。
滅亡原因:
1、政治的黑暗腐朽,以及統治者本身腐化(慈喜)、無能(皇帝);
2、閉關鎖國政策下,導致思想、制度、科技落後;
3、清政府弱軟無能,面對列強的入侵,只知一味的委曲求全、割地賠款;
4、軍隊的失控(陸軍新軍在國內的變亂中倒戈相向),及其職能的倒轉(軍隊的職能只能對外而不是對內);
5、財政赤字下,「永不加賦」的朝訓被一破再破,各項加征攤派有增無減;
6、清末鐵路的「國進民退」,進一步激起了民怨。